本站主要采用城通网盘链接分享,因为其他网盘会和谐链接!非VIP会员的朋友请点击普通下载,弹窗关闭即可。速度可能比较慢,请耐心等待,提高下载速度,送您10元消费红包。
《档案一部个人史版高清版》
档案一部个人史pdf免费版图片预览
目录介绍
导读出卖作为一种美德/梁文道
本书人物表
关于部分人名的说明
前言罗密欧?
第一章序言报告
第二章驰赴柏林
第三章跨越围墙
第四章IM“指导教授”
第五章IMV“米夏拉
第六章IM“舒尔特”
第七章IMB“史密斯”
第八章IM“R太太”
第九章波澜壮阔在波兰
第十章禁止入境黑名单
第十一章浮士德群像
第十二章冷战终结
第十三章档案效应
第十四章英伦谍影
第十五章档案封存
修订后记
出版说明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跟乔治·奥威尔或约翰·勒卡雷的小说一样扣人心弦、令人不安且具有道德挑战的私人叙述,只不过这里讲述的全部都是真的。★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1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梁文道专文导读“出卖作为一种美德”。
★背叛与妥协的刻骨描述,叫人毛骨悚然;现代与当下的无价记录,书写勇气与美丽;人性无解之谜,魂萦梦系,永远挥之不去。——约翰·勒卡雷(JohnleCarré,20世纪伟大的谍报小说家)★(本书)回忆加顿艾什本人与恐怖的东德秘密警察机构“斯塔西”交手的亲身经历。从来没有一个族群受到如此严密的监控,即使是在胡佛麾下的美国联邦调查局时期也望尘莫及。《档案》生动地还原许多恶质的人形怪兽,他们的目光总是紧紧地盯着每一只小麻雀折翅坠地的时候。——亚瑟·米勒(AuthurMiller,20世纪最知名的美国剧作家之一)★《档案》一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加顿艾什追踪许多当年持续跟踪、监视并密告他的人,本书因此更接近惊悚小说的味道,然而,较惊悚小说更胜一筹之处在于,《档案》所述皆为真人真事!
——《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onSunday)★完美融合谍报惊悚小说、冷战史、自传与哲理思索于一书……笔触优美,探讨严肃而不失幽默讽刺。
——《英德书评》(British-GermanReview)★《档案》重现20世纪80年代中欧变化的手法,从未见于其他任何书籍。这是一本传家之作,当我们的子孙问起中欧共产主义政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当他们怀疑优美的英语写作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答案就在《档案》之中。
——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就成了本书写作的动力,最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
这是一部将个人回忆与历史探索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的纪实作品,读来引人入胜。
作者介绍
蒂莫西·加顿艾什(TimothyGartonAsh):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写作者之一,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中东欧当代史专家,著有《波兰革命》、《档案:一部个人史》、《事实即颠覆:无以名之的十年的政治写作》等。
原文摘录
我所知道d国安部军官,生长于贫困、被占领的土地,接受狭隘的教育,终身都被关在围墙之后,只知道接受上面交代的世界观,却不知道如何去质疑。
当然,一个人即使有丰富的知识,仍然可能因别人有不同的思想或行为而迫害他们。这就是我从哲学家柏林身上学习到的。他告诉我们,只有在发现人类文化之多元,看见不同的人所追求的目的是分歧,而且是无法妥协的之后,我们才会看见自己信仰与做事的方法的相关性。从这里开始,我们知道了容忍。
引自第十五章档案封存
自古以来,几乎任何文化都找不到把背叛和出卖看作德目的价值体系。尤其中国,例如孟子那句名言:“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蹤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可见儒家绝对不能接受对任何天然情感联系的背叛。所谓“大义灭亲”,可能是后来皇权时代才有的想法;即便不是,那也只限于少数个案而已。只有到了20世纪,我们才能见到这么大规模的告密、揭发、举报和出卖,而且全都不再需要羞愧。它们非但不可耻,反而还很光荣,因为整套价值必须重估,在崭新的最高原则底下,它们破天荒地成了美德。于是每一个告密者都能为自己的脆弱找到最大义凛然的理由,让自己安心;每一个出卖过其他人的,也都能在事后多年把往事推给那个时代的道德错乱。
引自导读出卖作为一种美德/梁文道
像谍报惊悚小说一样的历史纪实
题材很吸引人,但是行文细碎跳脱,翻译也非常生硬,读起来很是无聊。线民制度恐怖在于你无法相信身边的人,最亲密的也不行。有人为了享受特权成为线民,也有人是因为情报机关的恐吓而提供情报。成为线民的过程人性显露不一而足。不过作者仅从线民的部分来诉说东德,似乎有些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