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要采用城通网盘链接分享,因为其他网盘会和谐链接!非VIP会员的朋友请点击普通下载,弹窗关闭即可。速度可能比较慢,请耐心等待,提高下载速度,送您10元消费红包。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它在稍广的意义上涉及到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商人和制造业主创建了这一新世界。十六世纪后,中产或资产阶级又对社会加以现代化革命,他们扭转了人们对军事或宗教的关切,把经济活动变成了社会的中心任务。
资本主义是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它同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挂钩,依靠资本的持续积累来扩大再投资。然而,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characterstructure]。在文化上,它的特征是自我实现,即把个人从传统束缚和归属纽带(家庭或血统)中解脱出来,以便他按照主观意愿“造就”自我。在品格构造上,它确立了自我控制规范和延期报偿原则[delayedgratification〕,培养出为追求既定目的所需的严肃意向行为方式。正是这种经济系统与文化、品格构造的交融关系组成了资产阶级文明。而分解这一结合体及其内在意义,正是贯穿本书的主题线索。
这一切的含义就是说:高度专门化——不论在知识领域内还是组织机构里——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和社会结构之间制造了一种无法忍受的紧张局面。事实上,甚至人们表达特指的文化也相当困难了,因为专门化不但创造了“亚文化群”或私人世界——人类学意义上的——而且这一过程反过来往往创造出向“公众”文化广为渗透的专用符号与象征。在此问题上,爵士乐歌手的例子最能表明实质。 今天,文化即便有可能,本身也很难反映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社会关系的结构是那样错综复杂,分化演变;经验又是如此独特而繁乱,或者不可思议,让人很难找到把一种经验与另一种经验关联起来的共同象征。 十九世纪人们表达的“工具”是小说。自相矛盾的是,小说的功能却是转述事实。当社会各阶级在十九世纪的风俗道德喜剧中彼此对垒时,人们满怀好奇注意各个阶级是如何生活,个人如何爬上社会的阶梯,学会或未能学会新阶级的风尚。人们对工作的性质同样有很大兴趣。 如今已经四分五裂的社会结构使一个小说家——甚至一个社会学家——很难摸清工作世界的性质。这样一来,小说就像社会批评一样,倾向于描写消费类型,或以异化与官僚化为主题来反映作家对蜂窝一样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的反感,却很少描写工作经验。在海勒最近的一部小说《出了毛病》中,背景就是工作,然而我们从未发现主人公做的是什么工作,公司又生产什么产品。小说只是一篇关于自我的冗长独白。 在社会经验无法再概括成文化的情况下,文化本身也就变成私有的了。个人的艺术要么讲求专门技巧,要么玄妙莫测。世纪之交时,批评家的职能是协调正在绘画和音乐中进行的创造性新试验,并力图发现一种共同的美学来解释这些实验。今天,没有一个批评家能把音乐比作绘画或反之——而这也未必能怪批评家。甚至艺术也变得像高技术一样:文学中的新批评在小说大师们追求技巧革新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对表面和空间予以新的强调的抽象表现派绘画也表现出自己的复杂意象。 在鉴赏“现代”作品既有…
作者简介
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出身于纽约的东欧移民家庭,在青少年时期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一度供职于《财富》杂志,后来与欧文·克里斯托等人共同创办著名的《公众利益》杂志。贝尔是二战之后代表美国思想界主流的纽约文人圈的杰出人物,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在贝尔身后的讣告中称之为“哈佛之荣耀、社会学的图腾以及20世纪美国出色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英国《经济学人》则撰文纪念称,贝尔作为伟大的社会学家对资本主义研究贡献巨大,成就堪与熊彼特、凯恩斯比肩。贝尔的三大代表作《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未来三部曲”。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f/560517-502201451-4b7320
(访问密码:3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