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要采用城通网盘链接分享,因为其他网盘会和谐链接!非VIP会员的朋友请点击普通下载,弹窗关闭即可。速度可能比较慢,请耐心等待,提高下载速度,送您10元消费红包。
内容简介
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发生了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超常地影响着中国现实的选择和未来的走向。
身为作家和记者的陈秉安,积20余年精力收集有关历史事件的资料,潜心采访有关历史人物,苦心孤诣地“真实再现大逃港的历史,找寻推动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以煌煌大作《大逃港》,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立下了一块供后人追怀和深思的墓碑。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始,发生在深圳河边历时30年的百万人“大逃港”事件,无疑在中国当代史中应有悲壮而重要的一席。这是因为:
一、这是冷战时期时间长、规模大的众体性逃亡事件之一,堪与柏林墙、三八线逃北者并称为上个世纪冷战时期世界上三大众体性逃亡事件,其历史价值和反思价值极大。
比起东欧的柏林墙(成功越墙5043人,被捕3221人,死亡239人,受伤260人)、朝鲜的三八线,发生在深圳河上的前后历时30年的百万人“大逃港”,时间更长、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情状更惨烈,对于中国改革者的冲击和教育也更强烈、更深刻!
二、该事件产生的巨大民意冲击力,直接或间接地撬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门缝。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和今天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上面把所有的框架都谋划好了再按部就班实施的,而是底层的广大人民群众为了生存不断地闯和试。“大逃港”事件,就起到了这种推动历史转折和前进的作用。如果说,安徽凤阳小岗村,因村民自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当年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改革首先摸索了出路和尝到了甜头;那么,“大逃港”就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积聚了巨大的呼唤力量甚至是发出了不屈的先声。
本书的创作时间达20年之久,是有它特殊的原因的。最困难的是人物的采访和史料的获得。
而即使能够得到写作材料,采访到历史见证人,甚至能够成书,在这批历史档案公开之前,也是不可能公开出版的。但所有的历史,包括那些尘封着的档案总有一天会解密。感谢上帝:历史,不该沉于河底!
《大逃港》给记录中国当代历史尤其是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人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给那些葬身在大海高山间的穷困的偷渡者和他们的亲人带来慰藉!
作者简介
陈秉安 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工人、杂志编辑,《深圳风采》杂志副主编,《深圳周末》主编等。现为深圳报业集团调研员、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中篇报告文学《来自女儿国的报告》,电视专题片、广播专题片撰稿《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等。《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获全国1990-1991年优秀报告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来自女儿国的报告》获1989年广东省新人新作奖、深圳市大鹏文学奖。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f/560517-461224257-ac33c7
(访问密码:3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