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要采用城通网盘链接分享,因为其他网盘会和谐链接!非VIP会员的朋友请点击普通下载,弹窗关闭即可。速度可能比较慢,请耐心等待,提高下载速度,送您10元消费红包。
内容简介
2011年1月,在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出版。《党史》二卷的编写和修改历经16年,诸多重量级专家学者参与执笔、审读、修改,众多机构提供档案及数据材料,不啻一项系统的学术工程。
《党史》二卷分上下两册,共98万余字,记述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即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29年历史。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把这29年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史》二卷据此将全书的框架结构设立为四编:“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949年至1978年这29年,是党带领人民走过的一段波澜起伏、辉煌曲折的奋斗历程。伟大成绩必须充分肯定,曲折和失误也不能回避。除了大的框架结构与《历史决议》保持一致外,《党史》二卷的史实论述和分析也都遵循了《历史决议》的精神。一方面,《党史》二卷热情书写和讴歌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如第一编以浓重的笔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出色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焕发出的蓬勃生机——短短七年,中国就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又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的成果最终是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党史》二卷也记述了制度确立的过程——从1949年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进而195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把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成果固化下来,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对于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经历的曲折,《党史》二卷第二编和第三编,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演进过程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深入剖析了其发生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同时指出,这些曲折和错误最终都是由党自己来纠正、来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由任何其他力量来完成的。
另外,《党史》二卷还对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述。比如写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总结指出:“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和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这一总结评价,必定会引发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们的强烈共鸣。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跨入新世纪的第一次盛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我们谨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l一1949),奉献给大会和广大读者。
本书是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原上卷总体上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掌握的党史史料状况和学术研究水平。十多年来,一方面,在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和讲话中,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有许多新的重要论述;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布,党史界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我室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修订本给予反映。基于以上原因,1996年,我室决定对原上卷进行修订,并把这个项目作为重大项目列入我室1996-2000年工作规划和200l一2005年工作规划。
我们在修订原上卷时,努力遵循以下基本指导原则: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充分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作者简介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f/560517-461226003-613dcc
(访问密码:3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