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要采用城通网盘链接分享,因为其他网盘会和谐链接!非VIP会员的朋友请点击普通下载,弹窗关闭即可。速度可能比较慢,请耐心等待,提高下载速度,送您10元消费红包。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在天堂里 海泽卷(套装上下册)》生动地描写了慕尼黑艺术家的生活,并以此来反映道德问题,描写了反对清教苦行主义、保卫艺术纯洁性的斗争。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那是1869年仲夏的一个星期六。
南方的空气经过昨夜雷雨的清洗,依旧温润如玉,呼吸也变得自由顺畅,但是在阿尔卑斯以北,却出现了少见的持久晨光。慕尼黑圣母教堂大弥撒的钟声已经响起,这声音穿过竖立着伟大的巴戈利亚雕像的特瑞西恩广场。这里地处郊区,人迹罕至。巨大的青铜少女塑像独自伫立在这荒野之中,手中握着置于头顶的花环,脸上的表情迷茫而恍惚,仿佛在思索是否应该在此刻走下大理石基座,去城镇里闲逛。如今,这片荒野上修起了塔楼和房屋,就像在一个裸露的绿色平原上修建一片墓园。时不时会有一只小鸟从万神殿后面的小树林飞过来,拍拍翅膀落在少女的肩膀上,或者在旁边狮子的鬃毛上小憩一会儿。这只狮子紧挨着女主人的膝盖,懒懒地坐着,似乎在聆听。但是在城镇的远处,钟声依然飘荡。空气的温度开始持续升高,远处打钟的嗡嗡声引发了空气的颤动,昨天才刚收割过的牧场飘来一阵浓烈的青草香味,这一切混杂在一起,让人不觉昏昏欲睡。最后,钟声停止了,所有的声音也随之消失,只余一阵笛声时断时续地从外城某条街上的某间房屋中传来。吹笛的人仿佛每完成一节都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又或者因为其他思绪的扰乱,忘记了自己正在演奏的曲调。
这间在西郊随处可见的房屋离街道很远,笛声从其敞开的二楼窗户的房屋中传出,弥散在夏日的空气之中。这些像盒子一样的房屋非常朴素,没有任何装饰,只在北面有一扇窗。四边形的窗户开口很大,想尽了各种办法让天上的太阳能够持续不断地给屋内供给阳光。夏天,很少会看到某户人家自家的炉膛冒烟,在饭点跨进门槛的访客也不会闻到饭菜的香味,慕尼黑大多数的人家都是这样。在敞开的窗户上飘荡的只有光和若隐若现的烟草气味,混合着清漆、燃油和松节油让人神清气爽的芬芳——这一切都说明了在此地,你能找到的吃食就只有神圣的艺术火花,而且,此地静默的圣餐桌①上所供奉的祭品,甚至都不能庇佑提供祭品的神父免饥肚饿的折磨。
我们所说的这间房屋没有窗户的南面朝着一个小院子,院子里四处散落着各种尺寸的大理石和砂岩石料。从北面四扇工作室的窗户往外看,可以看见一个受到精心照顾的、窄小的花园,为它们遮挡了所有让人不快的反射光。花园中间一个狭长的小喷泉,慵懒地喷着水花,环绕在喷泉周围的是一群热烈开放的玫瑰。紧挨着的是几个花坛,花坛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蔬植物,花坛边上长了一圈厚厚的木樨草。花园里没有燃油和松节油的味道,尤其是在二楼工作室只有两间的窗户打开的时候,这些味道就完全无法渗透到花园中了。站在院子里一堆堆的石料旁边,可以看到在一楼工作室里,有一位雕刻家正在赶制他的艺术品。
艺术家的日子通常都过得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工作时有一种无限期的度假情怀,他们也不需要时常忙于安息日的定期庆典。那些必须参加这些庆典的人,就不得不在一些小生意上花费精力,在一个所谓的“艺术之城”中,很少有人愿意接手像“艺术俱乐部”订购的图片这样的生意。
但是这种小房子里的居民并不是这样的人。
在底楼,为了让尽可能多的温暖气流能够进入这间太阳照射不到的房间,窗户上所有能够打开的窗格都打开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吸入更多芬芳的花香或者楼上悠扬的笛声。一群麻雀利用一切机会在这个花园中呼呼地飞进飞出,似乎已经习惯了将这个地方当做自己的家,它们啁啾打骂,在铺满了工作室其中一面墙的常青藤丛中扑棱欢跳,踏遍每一个角落,寻找遗漏的面包屑。然而,所有的这一系列动作似乎都受过良好的教养,它们从不制造任何麻烦,除了喧闹的叫声——它们在半身像和泥塑模型之间穿梭,在房间的地板上、画架上、托架上驻足观望,留下杂乱的拜访痕迹。这个大大的房间中间放着一块湿布,湿布里面仔细地包裹着一大团新鲜的黏土,这样做可以让黏土不致干裂。一只看起来有些蓬头厉齿的老麻雀坐在湿布上,以一种相当端庄的姿态静静地观望着他。显然,它是这群野军的头领。对它来说,这个座位清爽舒适,惬意非常。它没有和那群小辈一起嬉戏打闹,而是以一种挑剔而严肃的眼光注视着这位穿着灰色工装的雕塑家,他将他的塑模桌移到了窗边的位置,正忙于从模特儿身上取材,塑造一尊舞动的酒神女祭司塑像。……………..
作者简介
P.海泽,他的作品主题多是吟哦爱情,艺术上讲求构思、运笔细腻、引人入胜,坚持典雅秩序的古典风格。他持续创作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作品异常丰富。他的“猎鹰”写作理论,让他的每篇小说都充满结构的张力,成为令读者欲罢不能的经典。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file/560517-461235619